【礼品名称】明-赵秉忠-金榜状元卷
【装箱数量】30套(30套起订)
【包装】精美包装+手提袋
礼盒尺寸:宽18CM 长52CM 厚4.5CM
展开有330CM之长 带中英文注释 证书 礼盒 手提袋
【支付方式】全面支持支付宝,财付通第三方担保交易平台,建行,农行,工行,中行,中信银行网银支付以及物流代收等多种支付方式!
【配送方式】省内物流配送,每箱10元以内,60套起包运费,今天发明天到。省外视距离远近,一般5-30元左右一箱。物流需自提货。
快递:默认韵达快递,量少走快递。
全世界保存唯一的第一甲第一名金榜题名状元卷【明赵秉忠状元卷】
明代万历二十六年,即公元1598年,年仅25岁的青州府益都县(今青州市)人赵秉忠终于实现了他金榜题名的梦想,被万历皇帝钦点为“第一甲第一名”,成为中国历史上较年轻的状元之一,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饱含他的治国安邦思想的殿试答卷——状元卷。
状元卷为册页形式,卷长330厘米、宽47厘米,正文前有赵秉忠的父、祖的简历,卷首有万历皇帝朱笔御批的“第一甲第一名”六个大字,正文为1厘米见方的小楷书就,文后为九位阅卷官的官职姓名。
这份状元卷本应存于宫廷,如何流入民间至今仍是个谜,状元的后人为保存这份试卷,历尽艰辛,终于传至赵秉忠的第十三代孙赵焕彬老人之后,经青州文物工作者的努力,老人将这件珍宝捐给了青州市博物馆。经专家鉴定,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明代唯一的一份状元卷,填补了我国明代宫迁档案的空白,为研究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提供了真实的资料。
青州博物馆保存的一份,是中国科举史上惟一现存的一份状元卷,作者为明代赵秉忠。
中国1300年的科举制度,曾出了700多名状元,却只留下了一份状元卷,让人遗憾。
赵秉忠(1573-1626)字季卿,明青州府益都县(今青州县)郑母村人,出身官宦之家,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。这个小村庄历来是一个书乡之村,历史上曾出过四名宰相、尚书级高官。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赵秉忠25岁时高中状元,官至礼部尚书,后因为秉性刚直,被削职还乡,53岁含恨而死。现存青州博物馆的中国科举史上惟一的一份状元卷,就是赵秉忠的殿试对策(作文)真迹。但是,科举考试中的最高和最后一级,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对会试中所产生的贡士的复试,(亦称御试、亲试、廷试)。1598年万历皇帝出的殿试题目是《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》。赵秉忠在一天时间内(从清晨到傍晚)以惊人的才华答写了这份举世闻名的状元卷。他以犀利的文笔、简洁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,论述了帝王与百姓、政策与法治、法制与德制的关系。他一反“草民”、“贱民”之说。明确提出了“天民”的主张,将皇帝君主与平民百姓置于上天面前的平等地位,这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观。而其法制、德制以及廉政以安民心,稳定社会的主张,显示了其非凡的才智和极为坚实的国学基本功。文笔流畅,气势磅礴,观点鲜明,主题集中,说理透彻,一气呵成,是一篇难得的制国安邦的好文章,至今仍有可取之处。状元卷2460个字。写得极其端正漂亮,既是策文又是书法作品,结字宽博,笔力老到,内刚外柔,刚柔相济,朴实浑厚,用墨厚重,貌丰骨劲,充满阳刚之气,有种震撼之力,令人爱不释手。
青州发现明代赵秉忠的状元卷一直是个谜,具体说有两个谜:一是1300年的科举制度,曾出了700多名状元,为什么只留下了一份状元卷;二是赵秉忠的状元卷是如何从宫廷带回青州的?不少专家学者认为,这是由于朝代的更替,战火的连绵,外国的侵掠,所造成的,存于宫中的状元卷已全部遗失。在古代,状元卷是由礼部管理存档的,谁要是私拿回家有杀头灭九族之罪。有人推测是赵秉忠弃官回乡时,打通关节,冒着生命危险私自取出来的。
状元卷于1983年收藏在青州博物馆后,该馆名声大振,国内外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。但谁也没有想到,1991年8月初,青州博物馆的一名保卫人员偷出了状元卷,欲卖150万元人民币。在未出手之时,被我**人员发现,奋战8天9夜,奔波万里,终于追回了状元卷,完璧归赵,盗窃者被判死刑。
第一种:木盒包装
第二种:锦盒包装
【特别说明】:
此款为潍坊青州独有国宝状元卷,本店销售为正品潍坊青州唯一状元卷原版复印版,原汁原味复原历史,图片为100%真实拍摄,保证质量,盗图必究。
明代状元赵秉忠 孤本状元卷 中国唯一现存的状元卷!
状元卷曾因遭窃复得案而轰动国内外。此卷为状元卷复制本,大小尺寸和原品完全相同,并配有精美锦盒,是收藏或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!
【店主推荐】:
此状元卷是集历史与书法于一身的宝贝,现今市面上不可多得特色珍贵礼物,拿到它的那一刻,便把您一下拉回到历史长河中去。让您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皇帝审卷、状元金榜题名时的感受。。。。。。是您送领导、送朋友,送即将要高考的孩子、送国际贵宾。。。。。。都是非常难得、非常有意义的礼物,一份带礼盒的状元卷不但包含了真实的文化内涵,更是深情的代表了一种美好的祝愿。